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章 看似外表光鲜,实则赔本赚吆喝(2/3)

治-卢卡斯便搞出了一个捞钱用的《星战假日特别版》,七八年十月写出剧本,十二月十七日就已经在电视台播出了,两个小时的节目,粗制滥造,以至于多年以来,这个节目都被评为电视史上最糟糕的两个小时,没有之一。

随着口碑的崩毁,一众主演和导演都将其视为耻辱,就像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弄毁了《外星人..》这个游戏一样,在发现自己的利来源于名后,搞砸了一切的他们,才会后悔。

不过现在,他们倒是没有心理压力,因为用名变现的,是罗兰-艾伦啊!

…………

“只可惜,这应该是我们最后一次与演员身份的他合作了。”

在《泰坦尼克号》上映两个多月后,全球票房也来到了十三个亿,虽然破了《侏罗纪公园》的记录,成为了新的影史票房第一,但大书特书的声浪,并未出现。

所有的一切仿佛是水到渠成,甭管是圈内还是圈外,人们在听到这个消息时,脑子里都会出现理所应当的概念——罗兰破纪录当属常态,不破纪录,才是意外。

可当这种想法出现时,便意味着公众已经对罗兰产生疲惫感了。

“现在的民众已经觉得他是个传奇了。”

在福克斯的会议室里,市场部经理拿着最新的调研报告侃侃而谈,“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罗兰-艾伦将会永远的活在九十年代,生活在他们的记忆背景里,成为他们一段可以不断回忆的美好过往,因为就连民众也不知道自己该期待些什么了。”

“票房记录?”

“抱歉,影史票房一二三,便是《泰坦尼克号》、《侏罗纪公园》、《蜘蛛侠》。”

“奖项?”

“这是我们和其余五家都在干的事情。”

“等这所有的一切全部发生,《蜘蛛侠2、3》就是他最后该填的坑,当情怀都卖完之后,他就担不起百分之十八的全球票房分成了,因为民众对他的新鲜感,也将消耗殆尽。”

当《泰坦尼克号》的第一期票房分成下来时,福克斯便召开了内部会议,商讨罗兰-艾伦的个人价值,别看外面势头很猛,但罗兰在票房上的回报率,则是断崖下跌。

由于罗兰和卡车司机没有拿固定片酬,所以整部电影的制片费用其实没有到达两个亿,而是止步在一点九,但全球宣发费用,却高达一点六,这么一看,总成本,就有三点五了。

目前票房十三亿,罗兰个人拿走的百分之十八就是二点三四亿,而福克斯拿到手的票房分账也就六点二四亿,在扣除罗兰的票房分成和总成本后,福克斯只赚了四千万……

在瞧见这个数字时,福克斯其实是懵哔的。

九五年立项注资,九六年正式开拍,九七年全球宣发,前前后后投入三点五个亿,第一批分账算完之后,特码的才赚了四千万?

虽然一部大片,票房只占总营收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像《泰坦尼克号》这种情况,票房方面最终还是会上亿的,但和罗兰之前那种恐怖的回报率相比,现在投他,已经不划算了。

因为罗兰太贵了,而他参演的电影,制片成本也是水涨船高。

好莱坞为什么会折腾出千万俱乐部这个概念?

不就是为了要扼制演员那疯狂膨胀的片酬吗?

正因如此,什么一千万-list,两千万-list,两千万+票房分成+list的阶梯概念,便应运而生,但问题是,罗兰在《侏罗纪公园》之后,就没拿过固定片酬了。

什么20/20?

直接百分之十八的全球票房分成,我不占你制片成本一分钱!

表面来看,这是和制片方风险共担,但连续分了几部之后,制片方就差没开口骂娘了。

一部电影拿走一两个亿,这实在是太贵了,贵的他们根本就不愿承受。

再加上民众对罗兰所创造而出的成绩愈发的习以为常,继续合作的概率,无限趋于为零。

至于让罗兰降低票房分成?

噢,别开玩笑了好么……

若罗兰只是一个普通人,那制片方已经在琢磨这些事情了,但他的背后,有个圈内唯一一个自己给自己开片酬的老师啊!罗兰的高片酬就是被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给带出来的,和这种家伙谈降低分成,那还不如塞钱过去让他们继续拍呢!

“所以,母公司新闻集团的意思是,好聚好散。”

福克斯主席在听完了市场调研报告后,将母公司集团董事长亲自签署的文件内容说了出来,“从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泰坦尼克号》整部电影最多给我们带来一到两个亿的净收益,和总成本三点五个亿相比,回报率的确有些低,但高投入搞票房的风险被罗兰给压下去了,虽然利润不符合预期,但毕竟没像《未来水世界》那样赔个精光。”

“更何况,按照我们和罗兰达成的协议,后续的影碟收入,电影周边,将会卖的很好,虽然大家以后可能不会在合作了,但唾手可得的利益,我们还是要攥取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