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38 差距(2/2)

这才一直无法得以实现。

这难用也就算了,最让安国公无法忍受的是,每杆火铳从开始制作到完工,至少要三、四个月时间。

这还是熟手工匠才能做到的事,如果是生手,花个半年到一年都有可能。

如今三年过去了,动用了数千工匠拼命加班制作的工部也不过做出了两千多杆勉强能用的火铳出来。

这样的进度想要装备全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反观西北军那边,已经越来越习惯把火铳兵用于实战当中,并且屡建奇功。

这两相对比之下,怎能不让谢家上下感到无比的焦急。

谢家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就跟当初池非在研究如何让火枪量产时所遇到的难题一样。那就是如何大幅提高火枪的产量。

可是安国公等人就算再聪明多智,也绝想不到这世上还有简易机床这种东西,以及标准化的分工协作这种流水式的工作方式。

少了这两样东西,想要实现火枪的批量生产,根本不太可能。

这种差距的产生不是池非真比工部的官员聪明多少,而是时代与见识的差异所造成的。

而这种差距,绝不是通过威副利诱的手段就能强迫官员和工匠们有所突破的。

否则在池非那个世界的近代史里,堂堂中华大国就不会被洋人的洋枪洋炮给打得丧权辱国了。

当年的鸦片战争,与其说是洋人打大清,还不如说是工业文明打农业文明,两者根本就不是同一个量级,哪里打得过。

如今的谢家,就跟当年的大清有点类似。

在面对西北军犀利的火枪时,自知单靠人力已无能为力,不得不研究制作比池非那山寨版遂发枪更加山寨的火铳来应付西北军的进攻。

温馨提示:按回车[Enter]键返回书目,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