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阅兵,狩猎!(1/2)
一场万邦来朝的大朝仪,彻底奠定了大明天朝上国的地位。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各国派遣使臣前来大明进行朝觐进贡,表示对大明这个“天朝上国”的认可与臣服,不过是基于华夷秩序与朝贡体系,甚至是基于大明那高额的回赠赐礼。
太祖高皇帝曾亲自规定:“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
也就是说,周边国家来向大明朝贡,无非就是送些当地的土特产,如香料、珊瑚、狮子、老虎等稀奇玩意,次数多了
但大明的回礼却是实打实的硬通货,如丝绸、瓷器、茶叶等昂贵奢侈品。
即便太祖爷与李善长、刘伯温等贤才制定了一套详细的物价体系,绝对不会让大明吃亏,但那只是立国之初,不是眼下朱雄英的武德盛世!
海外诸国每次前来大明朝贡,将回礼销往南洋各地,在“物依稀为贵”的交易基础上,这些昂贵奢侈品的价值将会再次翻上好几倍甚至几十倍,他们自然能否获得巨大的经济暴利!
说白了,人家就是把大明当成了地主家的傻儿子,人傻钱多,所谓“万邦来朝”只不过是为了利益而来。
起初太祖爷制定下这“厚往薄来”的朝贡体系,将厚与薄的界限牢牢把控到位,也根本不会出现大明吃亏的现象。
但架不住后世子孙不争气啊!
即便大明国力自土木堡之变由盛而衰,那些个“不肖子孙”们为了“天朝上国”的颜面,依旧选择了打肿脸冲胖子,依旧坚持“厚往薄来”,却是根本未曾体会到太祖爷的良苦用心。
比如说嘉靖年间就发生了一件十分讽刺的事情,彻底掀开了大明给自己的这块遮羞布,将血淋淋的真相与现实展露在嘉靖皇帝和满朝文武眼前。
日倭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势力为争夺朝贡获利的权利,各自派遣贸易使团前来华大明朝贡,在宁波发生了著名的“宁波争贡”事件:两个日本使团前后来到**,为了能够向嘉靖皇帝朝贡,互责真伪,竟发生冲突,为平息骚乱,甚至导致明朝的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等将士当场战死!
日倭两个势力派出的使团争夺朝贡,根本不是对大明皇帝有多崇拜,而是为了朝贡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因为每次朝贡,大明后世的“不肖子孙”早都已经忘记了太祖爷的初心,转而赏赐价值远超贡品的物件,维护“天朝上国”的可怜颜面。
如《大乘院**目录》中记载,每次日倭使船回国,周围民众便会欢呼雀跃,为那骗得巨大利益而欢呼喝彩!
从此次“宁波争贡”事件不难看出,前来大明朝贡的使团,并不一定都是正规使团,或者说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使团!
比如说眼前这些南洋诸国的使臣,其中便有不乏国土疆域小得可怜的小酋长势力,打着朝贡旗号前来骗得巨额利润。
滥竽充数之辈,定然不在少数!
说白了,大明后期的万邦来朝,实际上就是花钱买面子,为了彰显了大明王朝脆弱而又顽固的那颗,作为天朝上国的可悲虚荣心!
而朝贡这等本来是一种小国对大国的尊敬与崇拜,在大明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脆弱的经济交易,毫无半点诚心可言。
万国来朝本身携带的巨大骄傲与荣光,也逐渐在大明一朝彻底失去了味道。
朱雄英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种事情发生,亦不会愚蠢到为了脸面去做那地主家的傻儿子!
所以,需要一场大阅兵,需要用武力予以震慑!
一念至此,朱雄英嘴角泛起残忍的笑意,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死囚,或许作为大阅兵开始之前的开胃菜,是个不错的选择!
杀了这个王八犊子,祭天!
帝都南苑,皇家猎场!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狩猎自古以来便是君王武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国之强盛往往体现在其军队的战力之上,故而历朝历代甚至先秦时期,都极其重视对士兵的训练,先秦时代,狩猎就成为了习练行军布阵、指挥作战的武事之一。
与其让群臣来使观看一群武夫丘八展示肌肉、炫耀武力,不如进行一场紧张刺激的狩猎大战,借此不但可以达到训练士卒的目的,还可震慑各国来使。
如《诗经》有诗曰: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兔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此诗气势磅礴地描述出了诸侯领主借狩猎一事训练军士的恢宏场景:威武雄壮的士兵手持盾牌长矛,整整齐齐地排列肃立,布下“兔置”以捕猛虎,敲击“网椓”以驱赶猎物,当洪亮有力的敲击声传来,公侯们仿佛见到了士兵搏斗猛虎的孔武身影,闻者无不热血沸腾。
在朱雄英看来,这样的练兵方式才是上上之选,这样的练兵方式才对他的胃口,即便是文人儒臣亦会看得热血沸腾。
既不用亲上战场,又能切身体会到那种快要窒息般的刺激感与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狂龙归来叶无忌汪晴雨
莫名其妙去修仙
道胎圣体
穿书后我把反派弄哭了
穿越西游:我为龙君
逆天传奇
今生唯有许诺
放置型修仙
我要分亿万家产赵旭
老祖宗在天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