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14章白英(1/2)

“此言大缪矣,圣人之道的确蕴含于自然之理,但若我们尽皆可以轻意参悟,那岂不是人人皆可以为圣?”

眼见方孝孺再次吃瘪,一旁沉默良久的礼部右侍郎王景突然出言相助,算是通过耍赖给方孝孺解围。

程朱大儒王景,少时便聪敏异常,博览群书,所写文章高深雄健,深得古人文风精髓,当时被赞誉为“上继屈宋,下并班马”,号“常斋先生”。

他本以为自己这句类似耍赖皮的回答,可以助方孝孺解围。

毕竟圣人之道乃是那些圣贤提出的理念,自己这些儒生皓首穷经了一辈子,也未曾参悟半分,这就只能证明圣贤之所谓为圣贤,定然有着他们的特殊之处!

但是,王景万万没有料到,正是这句赖皮话语,将程朱理学彻底推进了万劫不复之地。

“常斋先生此话错了,圣人之道就在你我心中!”

“嗤……荒谬绝伦!照你这样的说法,那岂不是人人都是圣贤?”

王景闻言嗤笑一声,毫不客气地讥讽回答道,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得严重性。

王绅见状并不动怒,依旧微笑着反问了一句:“那常斋先生可知,在我新学儒生眼中,何为圣人之道?”

闻听此言,王景抬手示意其继续讲下去,他倒想看看,这所谓新学的圣人之道,究竟有多么荒唐可笑!

“圣人之道,说白了,就是治世之道,就是为国为民之道,更加直白一点来说,就是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

顿了顿,王绅没有理会程朱众儒的惊讶眼光,继续解释道:“这与我儒家治国平天下之理念完美契合,毕竟我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最终目标,不过也只是打造出一个大同社会,而大同之治的第一步,必定是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所以我新学从根本上,便点出了何为圣人之道!”

众儒闻言,如遭雷击!

让天下百姓都能吃饱饭,穿暖衣,这就是圣人之道?

这怎么可能?

圣人参悟的道理,圣人成圣的道路,怎么可能会如此粗浅易懂……上不得台面?

自己等儒生苦苦追求思索了一辈子的圣贤之道,更应该是那些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至理大道,是那些充满逼格的经典大道,不可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这么一个人人都可以明白的道理!

方孝孺张了张嘴,似乎想要反驳,却发现根本无可反驳,最终未曾出声。

刘崧神情大变,不停地抚摸着雪白胡须,不知不觉间已然抓下了一大把。

王景脸上的鄙夷之色不复存在,剩下的尽是一片凝重。

三位程朱大儒,连带着他们身后的程朱门徒,读了一辈子的程朱,拜了一辈子的程朱,找了一辈子的圣贤之道,却是从未想过,他们以为晦涩难懂、虚无缥缈的圣贤之道,就在自己脚下!

让老百姓吃饱穿暖,这是每一个有识之士都曾励志做到的粗浅目标,但是到了最后,他们都会悲哀的发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似乎并不能做到。

尤其是对方孝孺等在朝为官的程朱儒生而言,这种无礼感与绝望感更是瞬间高涨。

让百姓吃饱穿暖,或许是一人一辈子都难以完成的终极理想,但它的确如同王绅所说,只不过是实现大同之治的第一步,最基础的一步!

若让百姓吃饱穿暖不是圣人之道,那自己等人连这最基础的粗浅目标都不能做到,那还谈什么寻求圣人之道?

惶恐,惊惧,不安,失落……种种情绪交织在心田,令这些程朱门徒久久不能回过神来。

雅间之内,杨士奇满脸涨红,激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朱老十在旁调戏着俏丽侍女,早就被这些儒学经义恶心得头昏脑涨。

朱雄英见状心中大定,再次给王绅点了波赞,便准备动身离去,出来晃悠了这么久,还不知道那些朝臣会闹成什么样子呢。

事到如今,新学崛起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之势,今日过后,将会席卷整个大明天下。

毕竟程朱门徒苦苦追寻了一辈子的圣人之道,第一次如此清晰明了地展露于人前,这等冲击力与震撼力,一般人还当真抵挡不住。

“朱夫子的言论的确无错,圣人之道就蕴含于万物之理中,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天下间万事万物都有它自己的道理,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天道的奥秘。”

“而格物致知的方法便是去认识了解自然之理,如那尝遍百草的圣贤神农一般,运用这些自然之理为百姓谋福利,助百姓吃饱穿暖,从而达到治国平天下之志!”

“诸君,治国平天下,并非一定需要步入仕途,执掌朝堂,推行自身的政治理念,即便身居乡野亦能治国安邦,平定天下!”

“如那正在不辞劳苦地治理黄河水患的宋礼白英等贤者,正因他们长年奔波游走于黄河各地,成功治理好了黄河水患,救活了成百上千万沿岸百姓的生命,将涝地便为粮田,功德无数,活命无数,你们觉得他们是圣贤吗?”

这一次,不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神魔游戏场 从华山陆大有开始诸天漫游 我不上你的当 阴阳师求生录 华娱大只佬 名门盛宠首席编剧 湾区之王 总裁暮色晨婚 重生大玩家 深渊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