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百五十七章 出发,南山悬崖(2/2)

灵魂都会走到祖先处。

指路是祭师手持竹卦,通过唱指路词的形式进行的,指路词比较长,一般前部份主要是叙述人为什么要死,死后要带些什么东西同去等等;后部主要是路上要经过的地方以及死者灵魂经过时须注意的事项等等。

从内容上来看,指路词有几个特点,一是叫死者灵魂带回去做种的,都是些生产生活的必须品,如粮种、麻种、鸡种、猪种、竹种、牛种等;二是死者灵魂都是走路返回祖先居住的“祝略城”,并不是像其它宗教有“升天”、“轮回”的内容;三是返回祖先处的路标有真实的,有抽象的。

“下坝、冷冲、刚闹冲、热冲、丫口塘、水井冲、沼泽地、阿略寨、十字街、阿略城。”那祭师念念叨叨,并且手舞足蹈。

从路标上看有具体的地名,也有抽象的地名。苗族丧葬习俗虽然具有原始宗教性质,但它也是苗族社会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历史上,苗族是一个不断被迫迁徒的民族。显然,指路词反映的内容可能是苗族对于迁徒的追忆留下的痕迹。

指路时,要用一只公鸡作为指路鸡,祭师边念指路词边捏鸡脖子使其窒息后,用竹棍穿上置于灵柩旁。指路结束后,有的地方还要由祭师唱送死者灵魂的歌,并祝愿今后孝家顺顺利利,发财发富。

“悬棺崖葬——”巫虺文大吼着,“请灵,村南悬崖——”

祭奠结束后,就是埋葬。

一般的苗人的土葬,在挖墓穴前,先在墓穴处的四角及中间奠酒,然后先挖中间奠过酒处的土,将第一锄泥巴在另一边专门放好。墓穴挖好后,置入棺木,即可埋葬。

葬完后,祭师执卦在手,对死者灵魂交待说,“你转来等早饭。今天我拿卦顶递给你,到第三天早上你又拿卦顶递给我。”说毕,将卦放在坟前的石缝中。埋葬一般是一次葬好,但有的如果因天晚当天葬不完,就培土到平棺停止,而这时卦不是放在石缝中而是插在坟上,第二天再葬完。

葬好后的第三天复山。届时孝家及部份邻居亲友抬上酒肉饭等前去坟前供奉,供完后将竹卦插在坟上,并将挖墓穴时的第一锄泥盖在卦上。

解簸箕是接死者灵魂回家和亲人团聚的一种形式,一般是死者去世后满一个月的时候,或以单数年月为期。先是孝男手持一根竹棍到死者坟边,将竹棍搭在坟上,喊着死者的名字说:“我来背你去解簸箕。说完将竹棍背回。离家不远时,将竹棍置于路旁说:“你在这里等,明天我才来接你!”

当晚,孝家要杀两只鸡,将煮熟的鸡肉、心、肝抬到竹棍前由祭师供奉。第二天早上,孝家用竹棍捆成一个十字架,套上衣服,拿到路边那根竹棍前,由祭师奠过酒后,即表示死者灵魂已由竹棍移到十字架上,放进簸箕内,然后全家哭着将其抬回置于屋中间方桌上,由祭师供饭、酒、肉等。

有的地方接灵魂时不用到坟上,只是拿上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在路口边点燃蜡,由祭师念上几句,表示死者灵魂已附在衣服上,接回家置于簸箕内即可。孝家要杀一头猪,一是用来供祭,同样经过交牲程序,二是招待亲友、邻居。供祭结束后,全家仍要哭着将簸箕抬到原来放置竹棍的地方,拿掉十字架,表示死者灵魂从此与阳世人家分手,路上返回祖先住地的途程。至此,整个丧葬习俗全部结束。

但是桑林婆婆因为地位之高,是被选取悬棺崖葬的方式,所以和这个又十分不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