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九章 押花会(2/2)


正在这么说着的时候,我们家的大门又被人擂地山响,我见状一屁股从床上坐了起来,朝着那门边走了过去,大门被敲得山响,我心下也十分疑虑,到底是谁呢?

“天儿哥啊——”门开之后,一声嚎叫传到了我的耳朵里面,而后,但见这表弟高峰一下子扑在了我的怀里面,哭天嚎地,满脸鼻涕,这模样仿佛是被人追杀了一般。

“怎么回事儿,你坐下,你坐下慢慢说……”我慢慢地把他扶到了一边的沙发上面,老妈瞪了他一眼回到了房间里面。

“你这个臭小子……”老爸怒不可遏地指着他,我见状一把把老爸给扶到了一边,“行了,老爸,您先别发火,您先看看他怎么说吧,先别冲动!”

老爸好不容易忍住了脾气,表弟则慢慢地跟我说着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他欠了近乎于百万元的高利贷,并且欠钱的原因,竟然是赌博!

“三岁看老啊,你小时候,就喜欢跟别人赌烟盒儿,玻璃球儿,没有想到,你现在竟然赌博,你真的是要命啊,你知道吗?”老爸的手气得哆哆嗦嗦的。

“你堵的是什么?是德州扑克还是百家乐?”听到我这么问,表弟又沉默了,只是过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地吐出了两个字——字花!

字花就是押花会,是前清朝时民间流行的一种赌博游戏。

下注的名目,是三十四个人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赋予神话色彩和人物个性,似乎是一部民间唱本或中的人物,并规定了每一个人物的座位、冲克、败于。

如:林太平,名地,飞龙精,赵匡胤转世,做皇帝,对元贵,坐正顺天申,坐太平,冲吉品,败只德。 坛主挑一神名,藏于筒中,高悬会所,曰挂花会。赌者自认一名,各注钱数,投于柜中,若中,即得三十倍之利。

光绪年间,龙门插花殿、大源经堂下、各村平水大王庙等地方,盛行一种叫“押花会”的赌博游戏,非常适宜多数人参与。

清光绪六年的民间笔记本《三十四名花会》,全程记录了当年的种种:“插花殿、经堂下等各庙有花会之局,啸聚众人,日标一名,视资本多寡,胜负赔三十倍。为首者曰花会司,设太平、根玉等花会神名,共34签(内有二神不开)。

会所都择祠堂、庙宇等,俗称花会坛。挑一神名,藏于筒中,高悬会所,曰挂花会。赌者自认一名,各注钱数,投于柜中,若中,即得三十倍之利。

坛主等赌众押定,将筒当众解开,露出花会神名,称开花会。开后则收进输者押注,赔付赢者钱钞,曰吃筒。赌者为了祈求押中,拜佛求签,广取征兆,俗称盘花会。”

这种赌博的赌具很特别。三十四个花会名,各自刻写在一根竹木或骨制的签条上,签条的一端是一个小洞眼。庄家要作哪一名,便把它拴挂在一条细绳上。这样的细绳共有三条,用一段小横梁将三者分开。

另有一节劈成对半的小竹筒,每半的一端也是一个小眼,分穿在两边的细绳上,合称花会筒。庄家将所作的花名,合在分半的竹筒中,另有一条小绳,用活扣把竹筒捆上,挂在高处。

然后,由各赌客来下注,所以也叫挂花会。赌客们下注时,要在单子上的哪一名,哪一组或几组,标出钱数,然后将单子连同赌注交给前台的账房。

账房收下单子后,大家便等待揭晓。到约定的时间,由庄家方的人员拉一下捆绑花会筒的绳子,也叫拔筒。

拔筒后,两个半爿合在一起的竹筒分开,庄家所作的那个花名,便赫然在目。押中的人,赔率是一赔三十,着实发了笔小财,押不中的,赌注自然被吃掉……

“你品味挺高啊,竟然玩这种游戏……”我死死地瞪着表弟!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