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章 市舶司(1/2)

正侃侃而谈的钱渊并不清楚,这是他这只穿越而来的蝴蝶第一次努力扇动翅膀进行某些尝试,虽然这仅仅是一次意外。

但这次突如其来的交谈却不是个意外,面前的蓝袍书生这是前世做过刑警的钱渊精心挑选的目标。

原本钱渊觉得自己放出府试案首的名声,又身怀两张重量级的名帖,其他的不说,足以自保。

但在知道张四维是金家背后靠山之后,钱渊觉得自己需要做更多的准备。

“士农工商,一个排在首位,一个排在末尾,这就是你们歧视商贾的理由?”

“当然不仅仅如此。”国字脸看上去有点气度,伸手拉开座椅,笑着说:“就我目睹而言,浙江已有大片农田种植桑树、棉花,甚至遭到遗弃,从嘉靖二十七年开始,浙江稻米价格节节攀升。”

一旁的蓝袍书生接口道:“虽国朝有税制,但实际缴纳税赋的商人非常少,特别是杭州城中,大部分铺子都挂靠在大户名下,那些大户谁家没个功名。”

钱渊嗤之以鼻嘲讽道:“所以他们都应该去种地,听天由命,缴纳税粮后数着米粒过日,明明看到路边有黄金也不能去捡……噢噢,两位都是申韩之士啊。”

国字脸的脸庞僵了下,路边有黄金也不应该去捡……这是法学中韩非子的一个著名观点。

蓝袍书生微微撇撇嘴瞄了眼同伴,这位在京中是有些类似的名声的。

国字脸重新打量了下面前的青年,换了个话题问:“刚才兄台说‘何不食肉糜’?”

钱渊脸上依旧挂着那副嘲讽的笑,“看看两位的打扮,非富即贵,说不定还是既富且贵,如何了解小民……”

话还没说完,蓝袍书生就尖酸刻薄的打断,“松江府的府试案首,如何算得上小民,就算你这幅打扮也算不上小民,光是腰间那枚玉佩,放到最苛刻的徽州当铺里也值个十两八两。”

国字脸神色一动,似笑非笑的转头仔细打量这个青年,没想到随口聊几句居然碰上了正主。

大户人家经商乃是常事,但有功名在身的亲自出面少之又少,而在江南一地,府试案首经商,而且还日收斗金,自然“名声大噪”。

钱渊心里暗骂不愧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都是些成精的货,眼光太毒了。

不过,钱渊并没有出言反驳,那只会将话题扯到自己不希望看到的领域,他平静的转头看向蓝袍书生,“国朝税制三十税一,但实际上运河上下那么多钞关,十五税一甚至十税一比比皆是,这还没算上集市税和店铺税。”

没等对方反驳,钱渊接着说:“今年或许情况会好一些,但会试三年一次。”

蓝袍书生立即哼了声,“全国除了运河以及两京并没有税关。”

国字脸嘴角歪了歪,这聊天聊的……明明下一步可以问问对方身份,现在反而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钱渊忍不住笑道:“你怎么不说金华一地嘉靖三十一年商税只有六两七钱?”

正在喝茶的国字脸好悬没喷出来,“六两七钱?”

钱渊点点头,抬手指了指窗外,“但实际上缴税的商家不在少数,就说杭州城内,除了海商,有多少商家是不缴税的,你看看楼下那挑着豆腐担的老汉,你问问他交不交税?”

“什么意思?”国字脸好奇的问。

“衙门自然是要收的,只不过账本上是没有的。”钱渊似笑非笑。

国字脸还想追问,那边蓝袍书生咳嗽一声打断了,他出身官宦世家,从曾祖开始每代都有出仕者,对这些污糟事清楚的很。

看对面两人不说话,钱渊皱皱眉强行将话题转移开,“浙江一带多山少地,但濒临大海,宁波通过余姚江、曹娥江直下杭州,这里是南北运河的起点,通过镇江,扬州往内陆,往南也能到徽州,所以客商云集,贸易非常旺盛,棉布、丝绸、瓷器等等货物也大都是从杭州起运。

大明农税是一年不如一年,不过每朝每代皆如此,如果有大量市舶税,朝廷财赋余地就大多了。”

国字脸轻叹一声,“的确如此,这次我一路南下所见,田赋不均,贫民失业,苦于兼并,朝廷财赋难以为继,入不敷出。”

蓝袍书生眯着眼问:“你希望重设市舶司?”

“当然。”钱渊摊摊手,“杭州宁波一带多少人都希望重设市舶司。”

“确实有可能。”蓝袍书生突然笑着说:“昆山朱隆禧,嘉靖十八年进士,今年初向朝廷上书重设市舶司。”

国字脸默然喝茶无语,钱渊心里暗骂,骗鬼呢!朝廷现在有可能重设市舶司?!

“两任海道副使都和海商交好,如今中丞大人亦如此,海商在宁波、苏州、杭州一带公然设草市,如果能重设市舶司……”

蓝袍书生说到这,国字脸插嘴道:“朝廷会同意吗?沿海一带海商众多导致倭寇频频劫掠。”

钱渊笑着招呼伙计又上了一壶茶,“恰恰相反,当年宁波争贡之役导致海路断绝,海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这才不得已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