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二十一章 影响(1/2)

在历史长河中,往往一个细节就能改变历史的走向,类似的事数不胜数。

明朝末年,山东的一只鸡引出了吴桥兵变,从而让皇太极拥有了最渴望的批量火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满清逐鹿天下的基础。

而这个时代,在这个时刻,汪直麾下的一位名义上只是账房先生的小角色,对发生在隆庆元年的这场东南动乱产生了直接并且极其深远的影响。

张三虽然只是个游击将军,但却是钱家佃户子弟出身,是第一任钱家护卫队头领,是东南最得钱渊信任的人物。

所以,张三虽然实际上是家奴出身,只是个游击,但在东南的分量其实相当不轻,因为很多人都是通过他来判断钱渊甚至随园的动向。

所以,当张三撕破脸皮攻入府衙之后,王本固、董一奎心里在感觉到羞辱之外,充斥的是无穷无尽的失望。

侯汝谅对钱锐的欣赏来源于几个月前的一席长谈,也来源于战后可能的用途,而王本固、董一奎没有下令将钱锐推出去斩首祭旗,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钱锐尽量探听舟山虚实。

因为在葛浩率两浙水师北上之后,王本固和侯汝谅谈妥,不会继续等待吴淞水师,而就在今日一早,受董一奎节制的诸军已经东行,准备发兵登岛,攻打汪直。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王本固希望抢在朝廷有决议之前开战,以此将所有所有的黑锅都扔到汪直头上。

毕竟一旦开打,舆论只会认为是汪直匪性不改,再度侵袭沿海,而不会认为是朝廷官员有错,这叫政治正确。

历史上的王本固就是玩的这一手。

另一方面王本固也希望在朝廷派重臣南下主持抗倭大局之前立下战功,侯汝谅参与进来后,王本固也不指望从浙江巡按转浙江巡抚了,但至少要立下战功,才能保证自己在战后得到分润。

最大的问题在于,一旦正式开打,汪直能忍得住不还手?

说不定过几日就有倭寇侵袭嘉兴、绍兴、台州了,到那时候,杨文、张三、侯继高、张元勋这些钱渊旧部只能跟着上战场,随园对东南的影响力再强也阻止不了大局。

但张三突如其来的这一手将王本固的计划全盘击碎。

这是一个意外,也是一个巧合。

张三敢撕破脸攻入府衙,袭杀十余边军士卒,逼的王本固、董一奎狼狈逃窜。

在这种情况下,王本固、董一奎还敢继续攻打舟山吗?

张三的所作所为将对很多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会有很多人在心里嘀咕,张三如此胆大妄为,难道是得了钱渊的指使?

更会有人联想起多年前,为了汪直,钱渊率护卫急赴杭州,兵围巡抚衙门。

不说其他人,杨文、侯继高、张元勋、葛浩要么是钱渊旧部,要么是谭纶旧部,都和钱渊关系匪浅。

张三敢撕破脸,王本固对那些人会放心吗?

继续攻打舟山,让杨文、张三、侯继高领军,会发生什么?

如果让岳浦河、鲁鹏、董一元领军,而让杨文、张三率大军围在自己周边?

此时此刻,整个镇海已经是一片大乱,张三率亲兵护送钱锐东行,也一并将护卫队都带了出来。

驻守在金鸡山的官军今日已经向东进发,听闻消息后,董一元、鲁鹏亲自率军过江,欲拦截张三一行。

王本固不知道该做什么,但他明白,不拿下张三,被赶出镇海县城的自己将威信全无,什么建功立业什么复仇雪恨,想都不用在想了。

更要命的是,不压服张三,命官军攻打舟山,掀起大战,那么很可能最后,是王本固来背这个锅。

于是,远在舟山的山顶眺望的汪直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自己放出了钱锐,却导致了官军的内讧。

从空中往下看,甬江两岸烟尘弥漫,马匹来回穿梭,旗帜漫天飞舞。

甬江北岸,张三和提前出城侯继高率数百武卒东行,董一元、鲁鹏率军在设防堵截,而再东面一点,游击将军杨文已经率军出营准备接应。

而甬江南岸,岳浦河、张元勋两军隐隐对峙,驻守在定海后所的张三麾下大军正在狂奔而来。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张元勋、岳浦河莫名其妙的分别接到了张三、王本固派来的信使,两人是老朋友了,相互交换信息也没弄清到底出了什么事。

远远见董一元率军堵在路中间,钱锐悔恨的想扇自己一嘴巴,早知如此,在军营中没寻到杨文,就应该在营外等候,何苦要进城。

另外钱锐也想扇张三一巴掌,自己被侯汝谅视为座上宾,并无危险,这厮居然胆大妄为敢率兵攻入府衙将自己抢出来。

当然了,钱锐也能理解,自己万一出了什么纰漏,儿子非扒了张三的皮不可。

前面的张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回头冲着钱锐安慰的笑了笑,显然,这厮是在邀功呢……钱锐都被气笑了。

不过,这次张三是歪打正着,不然至少今日,董一元、鲁鹏两军就要抵达海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