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65章【郑鸿瑞的远见(两章合并)】(3/4)

的?按传统汽车公司来估值能估出万亿美元?根本不可能。

但如果把特斯拉看成是互联网巨头公司,看成是谷歌、亚马逊,把智能车看成智能手机,这么去对标,特斯拉的市值能顶到万亿美元那不是应该的?同期的谷歌、苹果这些巨头都多少市值了?

当然,现在这个时间点能看到这个层面的人屈指可数,特斯拉这会儿的市值只剩500来个亿美元,而且还在跳水,怎么看都是要完蛋的节奏,是申城在最后拉了一把特斯拉,超级工厂堪称“光速”建成并投产然后开始“暴兵”,产能起来之后特斯拉的股价也开启了火箭式飙升。

陆鸣刚刚说完,郑鸿瑞顿时连连点头:“对对对,我完全赞同董事长的结论,而且这部分电动机和电池基本上我们是完全交给‘天盛系’朋友圈里面的友商来做,技术也是在越来越成熟,我们是真不做,这不是核心节点。”

“即便从商业层面来讲,真正赚钱的部分既不是电动机也不是电池,甚至不是车,而是车本身衍生出来的这种网络大数据带来更大的利益。所以我说天驰技术是互联网公司,当然就得按互联网公司来估值,也包括其它新能源车企也会这么去估值,能不能活下来是另一回事。”

“再回过头来说手机厂商会造车那就很好理解了,因为这本身就在一个圈层理,把这个逻辑搞明白就知道我为什么判断手机公司以后会造车了,现在没反应过来但最多不出三年就都反应过来了,那些知名手机厂商肯定会下场,也不敢不敢下场。”

“再一个就是对我国来讲有还一个现实问题,现在外头的这些高端芯片被卡了脖子的事情就会好一点了,因为到了车这个大物件之后,好多东西不用要求像智能手机那么尖端了,手机尺寸就那么大,空间寸土寸金,必须要求芯片小型化、微型化,技术也得尖端化。”

“但是车子就不一样了,那么大个儿的物件,完全可以用性能相对差一点,耗电多一点,散热多一点,个头大一点的芯片也没问题,相对来说卡脖子的事情压力又小了一些。但也正因为如此,未来的新能车市场肯定是有一段时间处于群魔乱舞的混沌格局。”

郑鸿瑞说到这里也差不多把他要说的说完了,最后看向陆鸣补充道:“董事长你的影响力大,能通达上听,或许可以内参一份,建议上面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新能源产业,毕竟高端芯片的困局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眼前的问题迫在眉睫,发展是不能停的,芯片要突破,新能源不能落下,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得硬。”

陆鸣没有回答郑鸿瑞,而是稍稍挪动身子倾向韩秋琳这边,注视着她说道:“秋琳,你都听到了?什么才叫远见?这就是远见。当时决定让鸿瑞一把手全面抓天域云驰,董事会虽然在最后都跟着我投了赞成票,但我知道近半数董事至今在心里仍然是不认可的,他们就该过来听听,回头你就拟一份报告整理出来,让他们都看看,尤其让高华好好看看。”

韩秋琳微笑轻点了点头:“好的。”

坐在一旁的郑鸿瑞听到这话有些不好意思的低头摸了摸鼻子,看到顶头上司这种当着他的面却又通过与韩秋琳对话来间接的夸他一番,还是第一次遇见这种路数,陆鸣是对韩秋琳说话,就搞得郑鸿瑞也没法接话表示谦虚一下,只好沉默的摸摸鼻子了。

到底是顶头上司,话说的不多控场能力拉满。

不过郑鸿瑞也不是完全只懂搞技术的理工男,不光是只听到了大在夸他,更加注意到了大话语中提及了天盛资本董事会,这才是关键信息。

郑鸿瑞相信大绝不是随意一说,而是在向他传达另一个意思:你郑鸿瑞烧了这么多钱而且还不见得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天驰的未来你能不能少出一片天来也还是未知数,天盛资本董事会那边对你意见很大,董事会的压力我都全权给你顶着的,你可不能关顾着爽歪歪的烧钱,你得给我烧出点好东西来。

想到这些,郑鸿瑞的压力也上来了,他虽然对天驰技术很有信心,但不管怎么说公司的产品还是没有被“市场先生”检验过,还得面临消费者的最终考试,能不能成功到时候得靠出货量说话,现在资金已经烧出天文数字了还得接着烧,说没压力那是不可能的。

陆鸣刚刚对韩秋琳说完便转头看向郑鸿瑞笑道:“内参就免了,没必要,国家的远见比你更远、更广、更全面,你最多在第五层,国家已经站在大气层了,能源领域的这盘棋,新能源是枚战略大棋,在这一块的推进力度、速度和深度都会超出你的预估。”

陆鸣可没忘记碳中和、碳交易马上就要来了。

郑鸿瑞一听“战略”两个字顿时眼前一亮,为之振奋不已,新能源在国家层面能上升到“战略”级别的高度,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大干猛干就完事了!

陆鸣补充道:“往大了说,你执掌的天驰技术是带着历史使命的,油车淘汰是趋势,未来行驶在马路上的一辆辆智能车,其所形成的大数据关系到国家地理核心数据的安全、信息安全,包括人们的出行安全,都是要命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